《“我们要上学吗?”群文阅读》课堂实录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
【教学说明】
《“我们要上学吗?”群文阅读》课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教材内的群文阅读,但却与统编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有关联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话题环境下展开真实的学习,习得“提取信息、运用信息”的能力,继而懂得“建构自己观点”的途径。教学设计通过“选择、建构、过程关注”的群文阅读理念得以实施,最大限度尊重学生的需求,结合教学目标,形成一种真实学习的氛围。
师:我们先来念一首诗怎么样?
生:好。
师:一起来读可以吗?
生:可以。
师:好,我们一起开始。(出示ppt)
生:(有感情齐读诗歌)如果数学不用加减乘除,如果语文不用写作文,如果英语不用背单词。
师:怎么样?
生:那这样子的话,我们就能在上学的时候,玩得很开心。
师:啊,你还是想玩,对不对?
师:(对着另一个同学)你什么感受?
生:就是这样的话,我觉得是不可能的。
师:不可能,对不对?所以,我们接着——(读诗)
生:我会比较喜欢上学。
师:是吗?
生:是的。
师:好。(继续读)
生:(齐读)如果老师不严肃地看着我,是用笑脸迎着我...
生:我感觉,这好像有点不正常。(全班哄笑)
师:唉哟,那看来我们习惯老师比较严肃,是吧?
生:(继续齐读)我会比较喜欢上学。
师:认可吗?
生:认可。
师:你希望老师笑着,对不对?那这节课我就多笑一点,可以吗?
生:可以。
师:可以啊。
生:(继续齐读)如果同学不会欺负我,而是很高兴和我玩,我会比较喜欢上学。
师:你觉得呢?
生:我觉得,这样的话可以让我觉得上学没有多少压力。
师:那看来平时是有压力的,是吗?
生点头。
生:(继续齐读)我多么希望,我是真的喜欢上学呀!
师:那孩子们,我这里面写了两个词(板书),一个是上学,一个是不上学,你会选择哪个?
生:上学。
师:可是你们刚刚都说,有压力,(不上学)会怎么样?会可以多玩一点。那你为什么还选择上学呢?
生:我觉得上学可以涨知识,就可以让我们懂得那些不懂的道理。
师:嗯,好!有没有想过,或者想问过,我们为什么要上学?有没有想过?(有一部分同学举手)举手的同学都是想过是吗?
师:你想过?什么时候想的?
生:我是在家里,觉得自己睡觉的时候会想过。
师:会想过这样的问题,对不对?那这个问题,我们今天可不可以来探讨一下?
生:可以。
师:可以吧。所以至于说,你是选择上学,还是选择不上学?(板书:在“上学”和“不上学”后面加问号)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。
【说明】
这个部分看上去是课前的沟通交流,其实是利用这个途径了解学生的已知经验,也利用这样的机会,开始构建学生头脑中的疑问:上学?不上学?
师:其实,不光你们这么想,不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同学有一部分疑问:我为什么要上学?我为什么要读书?其实,不光中国的孩子,国外的孩子也有这种想法,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可以吗?
生:可以。
师:好,不过这段视频,对你有一些挑战,第一个,它讲的不是汉语,你可以看吗?
生:可以。
师:第二个,下面的字幕不是简体字,是繁体字,可以吗?
生:可以。
师:好。(播放视频:电视剧《麻辣教师》的片段)
师:这个孩子,他问了一个什么问题?
生:我们为什么要读书?
师:我们为什么要读书,对不对?这样的想法,刚刚我们调查了,我们同学也有,对不对?
我们平时会想这样的问题。(指着视频)面对这样的,你的想法是什么?你觉得这个同学,怎么样?
生:我觉得这个同学,肯定不喜欢读书。
师:不喜欢读书,为什么?
生:因为他觉得上学没有意义。
师:没有意义,对不对?那么,(对着另一个同学)你再说——
生:我觉得,这个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。
师:有自己的想法,可是他没有讲清楚原因,对不对?我问为什么要读书?那下面呢,我想请我们同学,能不能帮帮他?就是,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,这样的想法,一定有他的什么?
生:原因。
师:原因,对不对?那么在你们桌面上,我摆了有一个资料,第一篇内容上面写的是郑亚旗,看见了吗?找到这个文本了吗?好,现在有三篇文本,孩子,看这里——
师:(出示ppt)《郑亚旗说:他们为什么不快乐?》《少数派的权利》《上海孟母堂另类化生存:保卫孩子不去学校的权利》。这里有三篇文章,要请你自主选择阅读,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来读,也可以多读一篇,不建议每篇都读,但允许,怎么样?你去读一下,对不对?但是,我给的时间可能会比较的少,你看一看,为什么刚刚那个孩子会问,为什么要读书?也像我们同学说的,不是对读书有别的想法,那再看看这几篇文章,这里面的人,为什么不上学?好不好?所以,等一会儿你来选择,但是有一个任务,看见没有?篇名,我已经给你印上去了,在你的桌子上,有一张工作纸,找到了吗?你要看看这些人为什么不上学?他们的理由是什么?可以用这个里面的原句,也可以用——什么?自己的话来总结,好不好?可以吗?那个有难度吗?没有吧,可以开始阅读吗?
生:可以。
师:好。我给5分钟,好不好?开始。
师:(学生读书,老师巡视)有的同学读书的习惯很好,他一边读,一边手里会拿一支笔,把自己看到的,对他有帮助的,就赶快怎么样?画下来。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,更厉害的是,李老师一说完,所有的人,都边看边圈画了。
师:只有5分钟时间。你要选择一篇你感兴趣的来读。如果你的阅读速度比较快,可以多读一篇。
师:对,就是这样,一边读,一边把认为,自己认为的关键的信息,把它圈画下来,这样就方便你等一会儿,填写到工作纸上。这几篇文章呢,比较特别,有的呢,是来自于新闻的报道,有的呢,是出自于杂志上的文章,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一起,让我们同学来感受一下,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,不同的角度。
师:还有一分钟。可能有些同学来不及写到工作纸上,但是你会在你的文本上已经圈画了下来,也是可以的。用不用我再多给一分钟?给你们稍作整理,要不要?
生:要。
师:要啊,好。
师:好,孩子们,现在先抬头。先看着我,我想问问,每个人是不是都选择了一篇?
生:是。
师:是吧?有没有谁,没找到原因的?有没有?都找到了,对不对?真的很厉害。
师:那我想问,有没有读两篇的?
(生举手)。
师:给他们鼓鼓掌,真的速度太厉害了。好,那现在有一个难题交给你们了,每个人可能选择的怎么样——不一样。那么,等一会儿,我们要来交换意见的时候,怎么办?
生:(举手)我认为我们可以把每一篇都给集中起来,挑选出好的,再选出另一篇好的,把它们混合在一起,然后得出更好的,再写上去。
师:刚刚这个同学讲的就是说,别人说的我要怎么样?我们要先把它画一画,集合在一起,最后可以丰富我们对这个东西的认识,是不是这个意思?
生:是。
师:所以孩子们,所以我们下面要做的事情是干什么?
师生一起:(出示ppt)聆听记录。
师:别人说的时候,你要怎么样?
生:听。
师:因为你可能没有读过,别人说的时候,我就边做一个什么,记录,这样的话,我也可以完善自己的工作纸。可以吗?好,现在谁来先来说一说,自己读完哪一篇,你找到的原因。你来。
生:我是读《他们为什么不快乐?》,我找到的原因有2点:1、一个孩子至少应该被尊重,不能被这么训斥;2、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想法。
师:没有读这一篇的同学,有没有记录下来?
生点头。
师:哦,好。谁还读了这篇,还想补充的?
生:我觉得应该,学校里也应该上一些安全自救片等,让小学生知道该怎样自救,遇到困难的时候。
师:也就是教学内容好像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需要,对不对?
生:对。
师:好,所以这个地方不光是要从原文找出来,更主要的还要自己去总结。要增加什么——教学的内容,对不对?
师:还有吗?
生:还有就是,学生害怕老师。
师:这里你能不能说,他们为什么不上学,是因为什么?
生:这是因为学生害怕老师。
师:对。这里可以记录下来,还有吗?
生:我还在文中找到了一个地方是“不是把一块地方围起来建栋楼,让孩子辛辛苦苦地天天到里面上学,那才叫学校;学习应该是有乐趣的,而我们现在学校的学习都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,并没有什么乐趣。”
师:要增加什么?乐趣性,对不对?第二篇是什么?第二篇是《少数派的权利》,有没有人读的是这篇?谁来说一说?
生:美国一些在家学习的儿童,三年级的阅读能力比得上孩子六年级的阅读能力。
师:也就是说,阅读能力有可能增强,是吗?还有吗?还有谁读的这篇?你读了2篇是吗?
生:我还找到了就是,跟刚刚他说的差不多,就是“学者唐德刚曾经举例,他十二岁的时候从私塾转进新学校里,他虽然已经能将《史记》背得滚瓜烂熟,但是却要跟同学一起念一些他早就已经很熟悉的课文”。然后就是——
师:没有根据个别学生的需要设定课程,是不是?好。
生:我找到的是,“如今在国内同样有一部分人提出另类教育的申请,当然,其愿望并不是出于宗教目的,而更多是源于对当前刻板一类的教育不满。”
师:现在的教育有可能是刻板的,对吧?好,还有吗?第三篇,第三篇,谁读啦?从里面提炼出了什么样的观点,有吗?
生:他们认为传统的读经教育经过几千年的考验,能够教育孩子具备完美礼仪与性格,他们推崇回到孔子和莎士比亚,作文从读经开始。
师:也就是,有可能传统的教育的内容对我们有帮助,现在好像少了一些。是吗?对不对?还有没有谁读了这篇?
生:还有一些家长认为他们对现代教育比较失望。
师:失望在哪里呢?但是这里面原因有没有?找到了吗?
生;我觉得应该是他们觉得有些东西应该是从做人开始学起,并不是课文的内容。
师:也就是做人开始,而不仅仅是知识。对不对?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,通过每一篇的阅读,找出来的原因一样不一样?
生摇头。
师:不一样。你有没有做下来记录?那么我想问,这些观点有没有影响你刚刚说的到底是上学还是不上学的观点?
生点头。
师:啊,影响你啦?
生:确实是影响我了。
师:噢,你说。
生:就是我没有想到,学校会有这么多问题。
师:哦,你没想到,是不是?这是一个敢于思考的同学,先给他鼓鼓掌。可是,真的是这样吗?那么刚刚这个同学在问谁?问谁?刚刚那个视频里面?
生:问老师。
师:问老师,对不对?他在哪里?
生:在教室里。
师:在学校,对不对?那老师会怎么回答?你们想知道吗?
生点头。
师:我们来看一看。(播放视频)这一次,又要考验你们啊。
师:看了这段视频,你觉得为什么要上学?那个老师说了一句什么话,记得吗?谁?谁还记得?看得清啊。
生:失去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,不能再称为人,连畜生都不如。
师:这是一个。那么上学、读书,到底目的是什么?这个老师有没有讲一句话?哪句话?说她讲了很多话。
生:她说,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大人。
师:更出色的大人。更出色的大人需要很多很多的内容,你赞同这个老师的观点吗?
生:赞同。
师:真的吗?刚刚你们读的文章里面,读完了之后有同学说,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。刚刚我们读的第一篇的作者是谁?郑亚旗。那篇文章里面,你们知道郑亚旗是谁的儿子?
生:郑渊洁。
【说明】
这是第一次选择,第一次建构自己的观点,将主要的时间与空间给予学生,教师并不给标准答案,而是以引导为主。
师:对不对?可是,我们再来看看,下面,我又要给你们看几篇文章。第一篇《为什么要上学(爸爸版)》,刚刚我们看的视频其实是什么?老师版,对吧?还有《我们为什么要上学(奥巴马版)》,最主要的还有一个《郑渊洁教女儿》。教儿子是那样,可是他的女儿又是怎么样呢?所以,又要让你选择一篇来阅读,也可以,怎么样?读两篇。不建议每篇都读,但允许你都读。任务,看,跟刚刚那个任务有一点点不同,哪里不同?前面是为什么不上学,这里是为什么要上学,这个任务清楚吗?你会做吗?
生:会。
师:我再给5分钟,可以吗?好,开始。
师:这一次,很多同学就会总结经验,一开始就读,然后就会圈画。要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。不仅仅要圈画,更要把它总结一下,能够最好变成自己的话,写到工作纸上,是最好的。当然,李老师也允许,你用原句,你觉得原句不错,也没问题。可是,一篇文章里面,或许你找出来的蛮多句话,你可以试着自己去总结。
师:这一次很多同学就得心应手,速度就比上一次的要快。而且,这一次的文章,恰恰就比是上一次的要长,可是我们同学能够快速地学会一些方法,马上运用到这一次的阅读中,这,也就是一种学习。
师:还有一分半钟。
师:这些文章,同样有新闻报道,也有来自于杂志的采访,也有来自于一些书籍里面的叙述,他们叙述的角度和方法也都不一样,但其实叙述的主题是一样的。好,看着我,虽然你没有写完,等一会儿同学汇报的时候,你还可以,什么,继续整理。我们刚刚说了,我们现在又是每个人读的都不一样,我们仍然可以采用的方式是什么?聆听记录,去完善自己的工作纸。这样你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只是自己亲自读来的,或许有同学的观点,你也可以记录下来,对吗?第一篇,谁读啦?爸爸版的。
生:因为学得少也是有用的,学得多也是有用的,但对社会的贡献不同,自己受益的程度也不同。
师:也就是,一定要上学。上学的时间越长,学的东西越多,可能受益就——
生:越多。
师:好,这是一条原因。如果没有读这篇文章的同学,可以做记录啊。还有吗?还有没有谁,有补充读完这篇?刚刚有蛮多同学读啦。
生:我觉得少上一点学,可以在农村里用新技术种地,在城市里可以打工做保安。如果我多上一点学的话,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,铁路桥梁。
师:那为什么要上学?既然都可以做不同的职业,那怎么还要多上学?
生:因为多上学和少上学有不同的用处,比如说,如果你少上学的话,那么你只能做保安那种工作,如果你多上学的话,就可以在办公室里,或者是做一些伟大的建筑。
师:这篇文章里有一个观点,爸爸说,什么,这些做保安(的人)并不是不好,也是靠自己的能力,只是说,你的对社会的作用可能——
生:不一样。
师:哪个更大一些?
生:多上点学。
师:嗯,还有没有?还有没有读了这一篇,有不同的——来。
生:我的感受是不上学与上学有区别,上学可以懂得可以做的一些事情,可以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,会很多,不上学却只能放羊,因为他不懂得学习。
师:那我们再回到刚刚那个老师版里面说,哪一个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出色的大人?哪个?
生:上学。
师:是不是这样?好,第二篇是谁,奥巴马的,谁读了?谁来说说他的观点是什么?
生:如果不上学,我们就不会发现自己身上的才能。
师:要发现自己的才能,可能通过上学,就能了解得更清楚。还有吗?
生:我就是第一个观点跟她是一样的,是在上学就能发现自己隐藏的天赋,学校可以将你这些天赋,得到很好的培养,把你的优点利用起来,这样将来,说不定你就会成为一个很出色的人物。但是如果你不上学的话,有可能这些天赋就发现不了了。本来有可能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,这样会被埋没。
师:学校是一个发现你天赋的,或者各种才能的地方,对不对?还有吗?
师:还有吗?这篇文章还有吗?
生:我觉得如果上学的话,可以教你写出那些优美的文字刊登在书籍上,报纸上,你将来还可能成为发明家,创造家,或者法官,还可以辩论。
师:上学可以让你未来的职业有多种的什么?选择和可能性。是吗?好,还有?
生:失败并不可怕,相反,失败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。但是如果我们放弃了自己,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国家,放弃了机会。
师:你这番话是从哪里得出来?
生:也就是这篇课文中后面一些部分把它总结出来的。
师:你觉得可能在学校,有时候暂时的不快乐,但是可能会失败,然后,有可能怎么样?
生:获取经验。
师:对。还有吗?
生:我从文章中得出来了,我们每一个人上学,就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起责任。
师:上学是对自己未来负起责任。成为一个出色的大人,仅仅靠知识可以吗?仅仅是靠,我懂得了什么可以吗?
生摇头。
师:不用回答我。第三篇《郑渊洁教女儿》。谁读了,很多同学读了是吧?你从中看到什么,为什么要上学?
生:每个人的性情不同,就应该让他自己依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。
师:郑渊洁的女儿适合上学,愿意上学,上学让她感觉到快乐,是吗?可是她哥哥却说,为什么他们不快乐?可是谁快乐?他的妹妹却——
生:特别快乐。
师:对吗?还有谁读了这篇?
师:好,你一下读了三篇吗?好,还有谁?你们觉得——
生:那就是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适材教育。
【说明】
这是第二次选择,是一种相反内容文本的阅读。形式相同,但内容却与第一次相反,目的还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观点。但这个环节因为观点相反,目的也在于给予学生新鲜感。
师:我们的学校现在也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适当的适材教育,对不对?那孩子们,我们总共给了你们这么多的文本,你又第一次选择,第二次选择,那现在读了这三篇,或者其中的一篇,对你的观点有没有影响?
生:有。
师:那你到底是选择上学还是不上学?你选择的原因是什么?写一写。有那么多的信息,不上学,人家说有这样的那样的好处,也有人告诉你说,上学,也有这样的那样的好处,那你的选择是什么?你选择的原因,又是什么?看着我,好,可是学校数学课还要学加减乘除,估计还要学奥数,你的选择是?
生:我的选择是继续上学。虽然老师的眼里,虽然那些题目的难度,但是我们这些都可以想办法去解决,也可以忍受。但如果你要成为一位对祖国贡献大的人,那你就可以选择上学。
师:鼓鼓掌。
师:可是,语文课还要写作文,你选择?
生:上学。
师:为什么?
生:因为上学最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学到,与人相处与人交往的方法,充实自己,学到更多的方法,长大为祖国做贡献。
师:可是英语课还要背单词,你的选择是?
生:继续上学。
师:为什么?
生:因为如果我们外出旅游,遇到一位外国人,我们跟他语言不通,他万一向我们问路,我们能说出路来。
师:可是老师不是天天都笑着对着你,有时要严肃地对着你,你的选择是?
生:上学。
师:为什么?
生:因为这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,我们要乐于去接受他们,然后去包容这一切,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。
师:我要替所有老师感谢你,你是多么会包容我们啊!谢谢!
师:可是,同学有时候还会跟你产生矛盾,也会有纠纷,甚至有人会欺负你,你会选择?
生:还是上学。因为在学校里面,我能够交到很多好朋友,哪怕是他们欺负我,那也有他们的原因。
师:你看,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啊!对不对,同学们,其实啊,“上学”只是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,而且我们也知道上学,还是我们国家法律规定的必须要经历的这样一个过程,对不对?虽然有的人他们选择是在学校,像我们,有的人选择是私塾,还有的人选择是在家里,它仅仅改变的只是上学的地点,但并不能够改变我们一定要(生接:上学),所以,正如那个《女王教室》里面那个老师说的话,怎么说的?
生:(齐读)读书,不是为了考试,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。
师:我相信,未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更好。我也相信,未来的学校,未来的教室,一定会让你们觉得快乐,一定会让你们真正地从学校走出去的时候,成为一个出色的大人。今天,可能你只读了一篇或者两篇,剩下这些篇目,你回去再去读一读,或许你会对某一些做法,某一些想法,提出你的想法,也有可能。会回去读吗?
生:会。
师:好,那我们今天的课,就上到这里,你们今天真的好辛苦,一节课读一篇,这节课读这么多篇,所以,先允许李老师跟你们说一声:同学们,你们辛苦啦!
生:老师辛苦啦!
师:好,同学们再见。
生:老师再见。
【说明】
这最后的环节回扣开始的童诗,从朗诵变成触及学生观点的追问,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观点。
这样一节课,就是营造学生感兴趣,也有辩论感的话题,在真实表达与学习的课堂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。
▼往期精选热文▼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
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
长按扫码关注我们
编辑:寒冰
喜欢我,就点个在看呗